-
GDP是該國國民一年內勞動創造的財富總和,包括商品和勞務。財政收入主要由稅收及土地收入二部分構成,是向民眾收取供支配的收入。正常情況下二者成正比。
-
人均GDP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除以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即可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
-
CPI的變動反映經濟運行過程中物價變動情況,是觀察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GDP的變化則反映經濟的增長情況。GDP和CPI都是屬于國家宏觀經濟指標,都是用于衡量國家經濟狀況,是用于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
-
名義GDP增速,是指直接按照第二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GDP。實際GDP增速,則不考慮第二年價格發生的變化,而只考慮實際產量的變化情況。需要用絕對值進行描述時,一般用名義GDP,需要描述增速時,一般用實際GDP。
-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90萬億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到13.6萬億美元。
-
美國2018年全年GDP實際增速還是保持2.9%不變,GDP總量也保持在20.5萬億美元左右,沒有大的變化。
-
名義GDP=實際GDP×GDP縮減指數,實際GDP,按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來進行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