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大巧若拙】,這個成語意思是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褒義成語。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為異端;故若拙也。”這就是成語“大巧若拙”的由來。
【大巧若拙】是一個主謂式結構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語、分句。
【大巧若拙】的近義詞有【大智若愚、大直若屈】等,其中【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極有涵養,不露鋒芒。【大直若屈】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大巧若拙】的反義詞有【不可一世、愚不可及】等。
那我們怎么用大巧若拙這個成語來造句呢?王若云聽完倒是笑著感概了一句大巧若拙,自己的巧辦法反倒顯得有些笨拙和兇險了。
如果用【大巧若拙】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拙嘴笨舌、拙嘴笨腮、拙口笨腮、拙貝羅香、拙口鈍腮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大巧若拙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