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娃娃魚是幾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極危(CR)。《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8月7日)一級。
棲息地的破碎化和片斷化引起娃娃魚的地理分化和遺傳結構變異, 是導致該物種瀕臨極危的主要原因,娃娃魚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非常明顯, 以致娃娃魚的分布區急劇萎縮并形成了片斷化的格局, 呈現出大小不等的11 個分布板塊。
娃娃魚分布范圍
中國大鯢野生數量極為稀少,主要在中國的長江、黃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發現。大鯢的分布很廣泛,黃河、長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蹤跡,遍及北京懷柔、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等省、區。
娃娃魚屬于幾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是Ⅱ級保護動物。具體保護級別如下:
1、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6年ver 3.1——極危(CR)。
2、列入《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Ⅱ級。
3、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擴展資料
習性:成鯢一般常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內的巖洞、石穴之中,以灘口上下的洞穴內較為常見,其洞口不大,進出一個口;洞的深淺不一,洞內寬敞平坦。白天常臥于洞穴內,很少外出活動,夏秋季節,也有白天上岸覓食或曬太陽的習性。
大鯢一般夜出晨歸,常住一個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間進行,常守候在灘口亂石間,發現可獵動物經過,突然張嘴捕食。大鯢適宜棲息于水溫3~23℃的水中,個體大的多生活于深水處,中小型個體多在淺水處。成鯢多數單棲活動,幼鯢常集群在亂石縫中,其生活最適水溫為10~20℃。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鯢
娃娃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嗎?
娃娃魚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根據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規定。
中國大鯢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并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根據《野生動物保》劃分的。《野生動物保》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并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但它們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1989年,經批準并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收錄包括了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雪豹、東北虎、梅花鹿、亞洲象等在內的9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20年6月,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擴展資料:
中國大鯢資源急劇下降始于20世紀80~90年代。陜西南部的秦嶺、巴山、米倉山地區是我國野生大鯢分布氣候最適宜、數量最多的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初大鯢資源依然非常豐富,漢中市內山區的河道內經常可以見到大鯢活動。
1990年前后漢中市大鯢數量銳減,1991年劉詩峰等調查發現,大鯢資源蘊藏量仍較大,存量在2.2~2.3萬尾。但時至今日,自然大鯢幾近絕跡,河溪內見不到大鯢存在。
湖南張家界市大鯢資源曾非常多,20世紀50年代桑植、大庸和慈利3個縣每年收購出口5萬千克大鯢,80年代后大鯢資源迅速減少;2006~2008年羅慶華等對張家界市大鯢分布區域和資源數量調查發現,野生資源僅存2001尾。
山西全省大鯢資源量在20世紀70年代末約為10噸,到1994年銳減到2噸左右,部分河溪中大鯢已經絕跡。在河南伏牛山區,大鯢曾是當地的兩棲動物優勢種,20世紀70年代前,內鄉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當時還未建成保護區)幾乎所有溪流都有大鯢分布。
80年代后期僅在高山溪流中見到,90年代難見其蹤跡,2010年調查證明已無大鯢分布。貴州黔東武陵山區曾是大鯢的主要產區,溪河中經常可見大鯢,20世紀80年代大鯢資源蘊藏量急劇下降,僅有零星分布,且多生活在喀斯特地下暗河中,不易被發現和調查。
安徽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自然環境優越,大鯢曾分布廣泛,資源量豐富,1994年安徽水產局進行全省大鯢資源全面調查時發現有36.5~56.2噸,但正以驚人的速度衰減,多地已絕跡。可見,中國大鯢的野生種群數量已急劇下降,物種資源幾近枯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大鯢
百度百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