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化范文五篇精選,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
家鄉的變化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采用合適的方法來開頭,引出本文要介紹的地方;第二部分寫在這里發生的具體的事情;第三部分寫這個地方,這些事情帶給你的感受。
【鄉鎮街道范文】一
熙攘的車流中,幾個老人手拎馬扎、水壺,一路說說笑笑。經驗告訴我,縣城附近有廟會,有村戲。一打聽,果然,村戲來了。一時如回到孩童時代,對村戲的極度熱盼再次被喚起。
春天初來,村戲的消息也就似乎是被春風吹了來。草草吃罷晚飯,挨家喊上小伙伴就出發了。一路輕松,一路說笑。拐過山頭,戲前音樂已起,遠遠地望見,前方燈光通明,直亮得天空隱去了星星。心底的躁動加速了血液流動,催得腳步如飛。
戲臺下已坐了不少人。可最具吸引力的還是那些賣東西的小攤。瓜子、糖塊、油條、麻花各種普通、稀奇的食品應有盡有;刀、槍、車、球各種精巧、仿真的玩具更是琳瑯滿目。孩子們是一個接一個地轉攤兒,看這看那,問這問那,就等著看好了可心的,花光了兜里的錢,又找大人要。一個個兜里裝,嘴里嚼,手拿玩具,大喊大叫,圍著廣場瘋跑,追逐打鬧;家長的呼喚全然不顧,上學的煩惱全部拋開,只一味地沉浸、游戲在自己營造的世界里。
戲還沒有開始,演員們都在后臺化妝。玩累了,孩子們又都被化妝室的新奇吸引到了后臺。從一切可以瞅見演員們裝扮的窟窿、縫隙里,睜大眼睛,張大嘴巴,踮著腳尖;有的干脆就和后臺管事的軟磨硬泡、耍小聰明、玩捉迷藏,甚至大吵大鬧,總之盡一切可能的手段,湊近后臺,看清化妝的全過程。華麗精致的戲裝、威風八面的刀槍,達官貴人的烏紗、皇后妃子的鳳冠,還有各種做工精巧的首飾、頭花看都看不完,賞都賞不夠。
伴隨著急促的鑼鼓點兒,大幕拉開,好戲開場。演員們在臺上進進出出、打打鬧鬧、咿咿呀呀,看不懂招式、聽不懂戲文的孩子們,也只是在戲臺沿兒上、戲臺跟兒那,看個熱鬧而已,有時還要給十分入戲的演員們做個鬼臉,弄個惡作劇什么的。
看夠了臺上,看看臺下,又是另一番景象。最入迷的還是老人們。伸著脖,側著身,也不知從哪來的精神頭兒,六七十了,還和戲里的人一起哭、一起樂、一起怒,這就是戲迷的境界吧!當然也有熬不住的,坐在那兒,搖搖擺擺、低頭埋首,打著瞌睡。孩子們這時才來勁了,拿出水槍,噴醒這些“不敬業的戲迷”。打盹的老人激靈一下,又繼續看戲,可能心里還感謝這些調皮的孩子把他們叫醒,才不至于落下精彩的情節。
興致漸少,時間漸慢;喇叭一吹,戲終人散。大人們吆喝上自己的孩子,成群結隊四散開了,各回各村,各回各家。一路上,月光皎潔,灑了一地,照出一條銀色的路。時而月在山頭,時而月上樹梢,時而又揉碎流入小溪中,閃在樹林里,月伴一路,照著回家的人兒。沒有了說笑,只是靜靜地跟著大人,聽他們談那些不太懂的戲;或者什么也不說,只聽著那沙沙的腳步,想著熱乎乎的炕頭兒,握著新買的玩具睡個好覺。
三天的廟會,很快就結束了。眼看著整個華麗的舞臺,被一點點地卸掉,裝成大大小小的箱子,被幾輛大卡車拉走,心里還真有些舍不得,還曾幻想著要與戲班一同去呢。戲班走了,走了這一年的快樂,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在盼戲、看戲、送戲的一年年中,我已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可被孩子吵著看戲勾起的渴望,卻絲毫沒減。不是真看戲,只是借陪孩子看戲找尋一下自己兒時的記憶。此時看戲,心中又多了牽掛:孩子想要什么,大喇叭是不是吵著孩子,時間久了會不會冷。自己心里事兒多,可孩子卻拿著熒光棒在那指著戲里的人樂呢。看來,自己兒時看戲的一幕又將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了。
村戲不斷,快樂不斷;快樂不斷,幸福也就不斷。
【鄉鎮街道范文】二
“早就聽說過有地方農戲要來鎮上演出,而今,在我們岙山村,我就親眼目睹了農民把自編自導自演而農味十足的節目搬上了鄉村的舞臺,實現了從政府單純送戲下鄉到農民自導自演的送戲上山下鄉的良性互動格局”。老區新縣八里畈鎮教育輔導站的李德光老師一看到我,就興奮地嘮叨開了。
驚蟄時節,盡管室外小雨淅瀝,但河南省新縣八里畈鎮岙山村的村部大院里仍然人潮涌動,樂聲飛揚。該縣鄉鎮群眾文化大巡演活動在此舉行。來自新縣歌舞團、新縣千斤鄉楊擺柳藝術團和八里畈鎮李南沖的民歌手等先后登臺演出,舞獅子、跑旱船、踩高蹺、唱皮影戲及各種地方戲曲、傳統魔術、民間雜技表演,贏得了農民們朋友的真心喝彩。
從文化下鄉到農戲上山下鄉,巨大的變化來自于該縣對文化建設的扶持。近年來,作為全國著名、河南唯一的“將軍縣”和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的新縣,累計投資40多億元,加快文化陣地建設,改造提升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等紅色景觀,配套設置群眾文化娛樂設施,同時組織專人挖掘文化底蘊,逐步完善鄉鎮文化設施。全縣建成11個鄉鎮文化站、184個村文化大院、195個農家書屋、26個農民健身示范村,逐步打造了覆蓋縣、鄉、村的三級大眾文化平臺。
新縣還鼓勵縣歌舞團大膽改革,公開招聘演藝人才;在各鄉(鎮)設立文化服務中心和廣播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選配11名科技副鄉(鎮)長充實到鄉(鎮)指導文化工作,明確120多名大學生村干部為村級文化管理員;同時,培育各種文化協會組織,發展楊擺柳等民間藝術團體30多個,培育民間藝人600余名。
該縣鄉村文藝表演十分活躍。扎根農村的10支農村電影放映隊,年放映電影2300余場;走向市場后的新縣歌舞團,創作豫南特色節目168個;打造“將軍之聲”大戲,年均演出100多場次,成為河南省遠近聞名的文化品牌;民間藝術團體、民間藝人更是常年活躍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精神生活。
為提高群眾文化活動水平,該縣還經常組織鄉村文化站長、文化骨干、民間團體負責人到各鄉鎮觀摩學習,取長補短。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設施的不斷改善,助推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目前,全縣30多個農村業余文藝團體利用節慶日、農閑時節,走村串鄉為百姓免費表演,并融入政策、法律、文明禮儀等內容,倡導農村新風尚,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鄉鎮街道范文】三
云南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鄉撤鄉設鎮了!在設立新鎮的喜訊中,我再次審視這個山區小鎮,回憶在小鎮生活二十多年的歷史點滴,才發覺小鎮真真切切的變化,眼前漸見小鎮生動的新氣象。
1988年我被分配到小鎮最邊遠的一所山區小學教書。路過小鎮,見到的是小鎮的一條土街,土街兩旁搭建著些臨時的小館子。土街無一草一木,沒有一點綠色,有車過或風過,灰塵和著紙屑飛揚。如果沒有那幾幢火柴盒似的磚混樓房存在,沒人認為它是個小鎮,充其量只是個稍大點的村莊。
1991年我到小鎮上工作,小鎮依舊是原來的模樣。工作之余,年輕人沒有娛樂的地方,半支煙的功夫就走到土街盡頭,稀疏的燈火更顯小鎮的寂寥。到了周末,大家都拼命地擠公共汽車,到城里看電影、逛大街,吸收新鮮的文化氣息。
2000年后,小鎮面貌逐漸有了生機,土街修成了柏油路面大街,建起了綠化帶,種植了花草,街道兩邊種上了成排的香樟樹。穿上了綠裝的小鎮,嶄露出活力,人們的生活內容日漸充實和豐富。茶余飯后,老年人聚在街邊喝茶聊天,年輕人在樹蔭下打撲克、下象棋,其樂融融。
近年來,土街的面貌一年一個樣,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栽植了大型樹木,更換補植了綠化帶花木,整個小鎮綠意盎然,郁郁蔥蔥,集鎮與綠樹相依相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的小鎮,宜居的小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客和環保企業入駐,創建了清新、恬淡的生活創業環境,打造了美麗的集鎮景觀。
如今,鎮里還有了文化廣場。籃球場、健身設配、活動場地、休閑地帶一應俱全。每天清晨和黃昏,老幼婦孺,打籃球的,跳健身操的,娛樂健體的,聊天散步的,儼然就是城市公園的場景。小鎮的人們無須再擠車進城賞花看熱鬧,出門就能娛樂散步、休閑健身、消遣納涼,小鎮成了城市的生活小區。
小鎮新氣象,現代都市生活的縮影,且少了城市的喧囂,多了鄉村特有的從容淡定、自然清秀,小鎮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構建了小鎮獨特的文化風景。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