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著作,那么該書中的阿長是個怎樣的人呢?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書《山海經(jīng)》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和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擴展資料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作者在一開始便通過長媽媽“名稱的由來”生動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僅沒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頂替別人的,可見地位之卑微。但正是這地位卑微的長媽媽,身上卻閃耀著質(zhì)樸的人性光輝,這正是中國舊社會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縮影。
對于長媽媽的形象,作者是通過對她的某些特點的集中描寫,以及對往事的點滴敘述來實現(xiàn)的,在這一過程中突出了長媽媽的“卑微的靈魂”。而作者怎樣從厭她、煩她到敬她,是此文敘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寫起來自然也就濃墨重彩,因為正是在作者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中突出了長媽媽的形象及其品格。
長媽媽之討人厭,令人煩,在兒時作者看來,無非是長媽媽“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有時也能引起點家里的“小風波”;無非嫌長媽媽雖然沒有知識,卻禮節(jié)多,規(guī)矩多,教給兒時作者的道理多,“繁瑣之至”。
使兒時的作者最不耐煩甚至當做“磨難”的是“元旦的古怪儀式”:大年初一清早一睜眼就要說:“阿媽,恭喜恭喜!”然后再“吃一點福橘”,以求得年到頭,順順流流”。而至于長媽媽對“長毛”的看法,近似乎有些“反動”了。
在這些“討人厭,令人煩”中,即便雜有某些迷信、陋習與愚昧無知,卻仍然顯示著長媽媽對“哥兒”的真情關(guān)愛。而這種真情關(guān)愛,在購買《山海經(jīng)》這一情節(jié)中猛然表露了出來,使作者大受感動,“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以至于對過往所有的抱怨。
“從此完全消滅了”,并且對長媽媽“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因為“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正是在這種轉(zhuǎn)變中,長媽媽的形象豐滿了起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懷念之悄也得到了彰顯。處處流露著人間真情,在絲毫不帶造作的敘述中,讓讀者進入到了兒時作者的世界中,讀來令人覺得特別可親。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近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