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十分鐘教案有什么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課間十分鐘教案要說明本課的名稱;2、教學目標說明本課間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3、課型要說明屬于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并說明課時,屬于第幾課時;4、教學重點要說明本課間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5、教學難點要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的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課間十分鐘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具體寫丟沙包活動的。
2、能給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總起句 。
3、品析詞句,有感情地朗讀二至四段。
4、讀懂總起分述的方法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掛出畫有表格的小黑板。問:課文主要寫哪幾項課間活動?(填表:打乒乓、爬竿、丟沙包)
二、學習“丟沙包”一段
1、初步感知
①默讀課文,用“——”劃出這一自然段的總起句。
②這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丟沙包這項活動的?(丟包、躲包兩方面)
2、具體理解
①師讀總起句,生讀分述部分的句子。
②討論:寫丟包、躲包的分別是哪幾句?
③細讀寫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寫躲包動作的詞。
④你能從這些動作詞中
看出些什么?(體會用詞的準確)
⑤讀最后一句,“歡暢”可以換哪個詞?從這句話里你知道什么?
⑥指導朗讀。你認為這段該怎么讀?
3、小結
“丟沙包”這一活動是怎樣寫具體的?(“攻”、“躲”兩個方面)
三、用學習“丟沙包”這段的方法,自學“打乒乓”這段,思考填好表。
1、反饋。
2、看“丟沙包”這一段的方法,誰能把“打乒乓”這段也加上一句總起句,使其成為總起分述的段落。(激烈、緊張、起勁)
四、用學習“丟沙包”這段的方法,自學“爬竿”這段,思考填好表并反饋。
五、看表格比較:三項活動哪一項寫得最具體、最生動?你從哪里看出來?
六、課堂作業:
1、寫話訓練:
用“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采”作為總起句,分述部分為①跳牛皮筋;②跳繩;③踢毽子。
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真有趣”作為總起句。分“老鷹”、“母雞和小雞”兩方面寫。
2、完成課堂作業 本上的題目。
課間十分鐘教案2: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進行快樂、文明的課間活動,勞逸結合,使學生課間真正得到休息。
2.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初步認識課間活動的規則與秩序。
課前準備:每人準備好一根80厘米左右的毛線或細繩。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叮鈴鈴,下課鈴聲一響,有些同學就跑到教室外面去玩耍,跑啊,跳啊,玩得可真開心。有的在走廊里橫沖直撞,有的在地上摸爬滾打,還有的在玩打架呢……。
提問:小朋友,你覺得這些同學課間這樣活動好嗎?(學生會說:不好)
那為什么不好呢?
學生發言:1、在走廊里橫沖直撞是很危險的,不小心就會摔跤。
2、在地上滾來滾去很不衛生,會把衣服弄臟的。
3、玩打架最不好,我們不能打同學,要跟同學做好朋友。二、問題交流
討論:課間十分鐘,我們該怎么安排比較合理呢?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好好想一想。(學生可能會說:下課后要先上廁所;喝點水;天氣冷了,可以帶繩子來練跳繩,帶毽子來踢毽子……)
教師指出:下課后,我們要整理一下課桌,準備好下節課需要的學習用品;然后喝點水或者去上個廁所;最后再去玩耍。
提問:誰來說一說,你們下課后玩些什么,怎么玩的呢?(跳繩,捉迷藏、丟沙包、和同學比賽跑步、翻繩、炒黃豆……)
師:課間十分鐘,小朋友的活動真豐富,那么,你認為哪些活動比較好?哪些活動不適合我們玩呢?(讓學生評說)
(通過學生討論:首先讓學生明白課間要做的是上廁所、準備好下節課的書本,然后再自由活動,使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接著再討論自由活動玩些什么比較好。)
三、解決問題
學生討論:哪些活動適合課間玩。(跳繩、踢毽子、丟沙包……)
提問:在我們班,你看到哪些同學下課活動能遵守紀律,他們的游戲也是安全的呢?他們是怎么活動的?(讓學生自由發言)
師:我們班表現好的同學很多,其他同學都要向他們學習,課間活動要遵守紀律,注意安全。
今天,老師來教大家一種適合在室內玩的游戲,叫翻繩。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細繩,跟著老師做。(老師示范,學生跟著學)
師:以后,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小朋友們就可以在教室里跟好朋友玩玩翻繩。還有好多好玩的游戲,我們利用以后的課來學習。好嗎?
(讓學生認識課間活動要遵守規則和秩序,并教學生一種有益的活動,使他們感受到課間活動的豐富多彩,愿意與同學玩。)
四、小結
課間十分鐘是休息的時間,我們要整理好課桌,準備好下節課需要的學習用品;然后喝點水或者去上個廁所;最后再去散散步,和小伙伴們玩玩小游戲。希望小朋友們在課間文明活動,讓我們的課間變得健康而有益。
課間十分鐘教案3:
教學目標
1、培養熱愛學校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間活動。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掌握“將”、“著”兩個多音字;理解15個新詞語,能寫出“輸、勝”的反義詞。
3、能通過理解重點詞讀懂句子的意思。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讀懂課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具體寫丟沙包活動的。
2、能給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總起句。
難點:抓住活動中對人物的動作描寫,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沸騰”、“豐富多采”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大意,初理文章脈絡。
3、讀懂第五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間十分鐘
2、讀了這個課題,你知道了寫什么?
3、課間十分鐘你們搞些什么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活動內容來說)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反饋學生字情況。你覺得哪些生字的音、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或需要別人幫忙的? 如:贏、捷
3、再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段,思考:課文中一共寫了哪些課間活動?其中主要寫了哪幾項?它們是課文的哪幾段?
4、反饋思考情況。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讀準字音)
②大家交流討論上述思考題,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7、課間十分鐘 】》
三、學習第一第五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讀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些什么?
②“沸騰”什么意思?
③“沸騰”還可以換哪個詞?你認為哪個詞更好?
④朗讀這個自然段。
2、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寫的。
②找出總起句和分述部分。
四、課堂作業。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