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面兩篇文章,我們了解到。想要把 Readable 的數據寫到 Writable,就必須先手動的將數據讀入內存,然后寫入 Writable。換句話說,每次傳遞數據時,都需要寫如下的模板代碼
為了方便使用,Node.js 提供了 pipe() 方法,讓我們可以優雅的傳遞數據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實現的吧
pipe
首先需要先調用 Readable 的 pipe() 方法
執行 pipe() 函數時,首先將 Writable 記錄到 state.pipes 中,然后綁定相關事件,最后如果 Readable 不是 flow 模式,就調用 resume() 將 Readable 改為 flow 模式
傳遞數據
Readable 從數據源獲取到數據后,觸發 data 事件,執行 ondata()
ondata() 相關代碼:
在 ondata(chunk) 函數內,通過 dest.write(chunk) 將數據寫入 Writable
此時,在 _write() 內部可能會調用 src.push(chunk) 或使其 unpipe,這會導致 awaitDrain 多次增加,不能清零,Readable 卡住
當不能再向 Writable 寫入數據時,Readable 會進入 pause 模式,直到所有的 drain 事件觸發
觸發 drain 事件,執行 ondrain()
每個 drain 事件觸發時,都會減少 awaitDrain,直到 awaitDrain 為 0。此時,調用 flow(src),使 Readable 進入 flow 模式
到這里,整個數據傳遞循環已經建立,數據會順著循環源源不斷的流入 Writable,直到所有數據寫入完成
unpipe
不管寫入過程中是否出現錯誤,最后都會執行 unpipe()
Readable.prototype.unpipe() 函數會根據 state.pipes 屬性和 dest 參數,選擇執行策略。最后會觸發 dest 的 unpipe 事件
unpipe 事件觸發后,調用 onunpipe(),清理相關數據
End
在整個 pipe 的過程中,Readable 是主動方 ( 負責整個 pipe 過程:包括數據傳遞、unpipe 與異常處理 ),Writable 是被動方 ( 只需要觸發 drain 事件 )
總結一下 pipe 的過程:
首先執行 readbable.pipe(writable),將 readable 與 writable 對接上
當 readable 中有數據時,readable.emit('data'),將數據寫入 writable
如果 writable.write(chunk) 返回 false,則進入 pause 模式,等待 drain 事件觸發
drain 事件全部觸發后,再次進入 flow 模式,寫入數據
不管數據寫入完成或發生中斷,最后都會調用 unpipe()
unpipe() 調用 Readable.prototype.unpipe(),觸發 dest 的 unpipe 事件,清理相關數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